播客第一集:
林克斯的由来
播客第二集:
林克斯的特征
播客第三集:
为何林克斯经久不衰
播客第四集:
百佳榜单和林克斯球场推荐
林克斯(Links)只是高尔夫球场的一种类型?不,是鼻祖。
聊球场,不聊林克斯,就无从谈起。
球场设计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林克斯球场则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它是天与地自然作用的产物,它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无论科技发展多么迅猛,不论草坪器械多么先进,脱胎于大自然的林克斯球场却经久不衰,甚至在当今时代又掀起被追捧的热潮。然而,总有高尔夫爱好者在问:林克斯,好在哪里?甚至有爱好者问:如何鉴别真假林克斯?
新年伊始,《高尔夫漫谈》特邀球场设计师卢军、张旭和漫谈联合创始人徐江一同对话,探讨林克斯球场的要义所在。

嘉宾简介:
卢 军
球场设计师,曾设计建成了20多座球场,代表作有榆林沙漠高尔夫球场、上海旗忠花园球场和威海泛华球场等。

嘉宾简介:
张旭
球场设计师,曾参与设计北戴河松石球场。
《高尔夫漫谈》联合创始人

主持人简介
徐 江
《高尔夫漫谈》联合创始人
林克斯 高尔夫球场的鼻祖
现存最古老的高尔夫球场——圣安德鲁斯已有接近500年的历史,而高尔夫球场设计的历史也仅仅一百多年。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的球场,皆由林克斯球场演变而来。
先来搞清定义。
林克斯,英文单词 Links,源自苏格兰语。林克斯是一种土地,是沿海的沙地或海滨的沙丘地带,即为连接大海与内陆的中间区域。这些地方是沙质土壤,通常较为贫瘠,加上强风的原因,往往无法耕种,而成为人们散步、遛狗的海滨荒地。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夏天,傍晚时间较为漫长,天黑的很晚,人们便在林克斯土地上打起了高尔夫球,享受闲暇时光。根据历史资料显示,最初,人们先在沙堆上挖个洞,作为目标,于是就有了果岭区域,接着,又出现了球道和发球台,就这样,林克斯球场诞生了。
19世纪中叶,老汤姆·莫瑞斯(Tom Morris)奠定了球场设计的基础,工业革命的成果又促使高尔夫球场建设、管理水平提高,20世纪的前三十年,形成了球场建设的黄金时代,林克斯风格也不再局限于苏格兰的海滨土地,在伦敦,内陆林克斯球场应运而生。从那之后的一百年里,林克斯风格向全世界传播,并发扬光大。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从海滨,到山地、林地、沼泽,乃至火山岩地,高尔夫传遍美国。大挖大填,敢让日月换新天的案例层出不穷,高尔夫离自然越来越远。直到20世纪末的1995年,在内布拉斯加的草原里,沙丘球场(Sand Hills Golf Club)的问世,犹如警钟,敲醒了疯狂的建设者们,高尔夫业者和爱好者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该回归古老的林克斯风格?

Sand Hills掀起了美国球场风格的新篇章
(图/Victor)
林克斯的重要特质
林克斯的核心就是自然,林克斯球场通常包含这样几个要素。
第一,地形的自然变化。那是经年累月的痕迹,雨水和海风造就的地形地貌,拥有强烈的自然特征,而非人工梯田式的线条。

爱尔兰球场的沙丘与球道线条浑然天成(图/徐江)
第二,自然的植物。纯粹的林克斯球场上,一定种着不用特意灌溉,不用刻意修剪也能自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草、灌木、乔木以及一些花卉,而不是人为添加的大量外来植被。
第三,气候特征。多风是林克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风改变着地形地貌,也影响着击球方向,成为一种障碍元素。
第四,林克斯球场都建在沙地上。沙地造就良好的排水,这也为场地的坚硬提供有利条件。
第五,林克斯球场势必会有许多微小的起伏。这些起伏造就了毫无雷同的站位,同时,当球落入起伏之中,你无法控制它滚动的方向,在硬球道的配合之下,微起伏为小球的弹跳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乐趣。
第六,林克斯球场很少有树和水障碍。尤其是建在海边的古典林克斯球场,除了远处的防风林和天然的灌木丛之外,球场内基本没有树。球道上或许有横亘的沟或季节性的湿地,但是很少有人工修建的水障碍。
第七,自然的沙坑,同时,淡化果岭边界,淡化球道、半长草区和长草区的界限。
设计师们说,林克斯球场是“倒”着修建的,先找到一块最适合的地来做果岭,然后再找球道,再找发球台。那么,林克斯的果岭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根据设计界先贤留下的资料记载,林克斯的果岭,最好建在“半坡的高台地”上,这有点像中国高尔夫爱好者常说的炮台。不论是一百多年前,还是当下,一些经典林克斯球场的果岭都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方法建造,叫做Push Up,它不仅有利于排水,更创造出炮台的效果以及果岭周边的起伏,这也正是林克斯球场的果岭特征。

英格兰Rye Golf Club 9号洞果岭
(图/卢军)
古老的林克斯果岭,由于剪草技术设备和草种单一的限制,呈现出无边界的效果,如今,这也重新成为潮流。
散发着自然魅力的林克斯球场完全靠天吃饭?当然不是。技术、设备、人工和资金,一切只为保持自然,不和自然对抗,用节约能源的专业方式去保护它的自然本色。
林克斯,是顺应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天、地、人合一的产物。
何以经久不衰
高尔夫是户外运动,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场地的丰富变化,比起其他风格的球场,林克斯尤其变幻莫测。
首先,天气变化的间隔时间短。其他球场一年四季,林克斯可以做到一天四季,甚至在打球的4个小时里,都会经历晴天、暴雨和突变的风力。
第二,景观的变化非常丰富。公园球场多为人工景观,一年四季追求郁郁葱葱,而林克斯球场的金雀花、石楠地貌,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狂风大作时的荒野苍凉之感,晴空万里下的田野明媚之感,都会让观者感慨上天的魔法。
第三,好的林克斯球场提供多样化的击球路线,调动着各种球杆,创造无限不可预测的乐趣。小鼓包和小洼地,使你永远不会在相同站位上击球,果岭和果岭周边的起伏,使你在高抛球、低飞球、地滚球、草原推等等打法中面临选择,并给予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林克斯球场经久不衰,从深层次考虑,或许是因为它体现着高尔夫情商和智商的融合,是一种高级的身体与心智的考验。林克斯时刻需要你的想象力,更需要你的耐心。
当人们体会到林克斯的妙不可言,当球场有了设计理论和基础,林克斯不再只是苏格兰海滨球场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一种风格。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伦敦沙带上内陆林克斯球场的修建。
以桑宁戴尔(Sunningdale Golf Club)、圣乔治山(St. George’s Hill Golf Club)、斯温利森林(Swinley Forest Golf Club)为代表的伦敦名场,体现了包括哈利·科特(Harry S. Colt)在内的设计师的智慧。在一百多年前,他们就开始大量砍树,并用人工的方式,将纯正的林克斯要素引进到内陆,复制那些大自然所发明的乐趣。
如今,林克斯风格遍布世界各地,海滨、内陆、沙漠,到处都有林克斯球场,有人问,孰真孰假?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但是纯粹的林克斯风格,一定有迹可循,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自然和乐趣。
潮流正在上演
先来看一组数字。
2023年,美国《高尔夫》杂志(GOLF Magazine)公布的世界百佳球场榜单中,前10名中有4座林克斯球场,在所有上榜的100个球场之中,古典林克斯,加之林克斯风格的球场,共有50家,占据榜单半壁江山。尤其是近几年新上榜球场,几乎均是林克斯风格,而落榜的,恰恰以公园式球场为主。

新西兰Te Arai Links两个球场都是近年新球场的杰作
(图/徐江)
林克斯,不仅受到专家评审的青睐,也正在成为海外高尔夫球场投资者的心头好。
在美国,投资人准备修建新球场时,开始优先考察砂质土地,并寻找善于运用林克斯技法的设计师,美国的班顿沙丘,新西兰的塔拉依提,正是近二十年横空出世的林克斯杰作。
那么,除了球场带给爱好者们的击球乐趣,投资人和专家为何如此青睐林克斯?答案或许是低成本的维护保养。
当全球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碳排放问题时,高成本养护,势必成为高尔夫球场良性发展的最大阻力,这已不仅仅是成本投入的问题,而是全球高尔夫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新球场的建造,多数是对美式园林球场的复刻,而近二十年来,美国球场的建造和改造趋势,已显现出强烈的信号——回归自然。林克斯要素,几乎是所有球场改造的灵魂和精髓所在。
当我们将目光着眼于亚洲,或者缩小到中国,优秀的林克斯球场又有哪些?敬请收听本期播客完整版,一窥关于林克斯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