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第1集
评价 而非评选
播客|第2集
首要指标 景观
播客|第3集
如何看待球场的维护保养
一座球场,好还是不好?要得到严谨的答案,就不得不从多个维度说起。
从评价者角度出发,投资人、管理团队、打球者,抑或设计师,评价角度全然不同。
从评价内容出发,景观、养护、设计,多项指标纷繁复杂。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球场才是一座好球场?没有简单的答案吗?
当然有,因为我们强调“评价”,而非“评选”。后者是专家视角,专业思考,而前者则是基于大多数爱好者出发的直观感受。就像寻觅一道好菜,无论它诞生在米其林餐厅还是街边小馆儿,食客总要说一句“真香”或是“可口”。更像看一场好电影,不论捧腹大笑、涕泪交流还是陷入久久不能平静的思考,影迷总要说一句“好看”。
高尔夫,一场最独特的运动体验,打完球,若能把一座好球场的乐趣和滋味儿道出来,那真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和绝妙的感受。

嘉宾简介:
卢 军
球场设计师,曾设计建成了20多座球场,代表作有榆林沙漠高尔夫球场、上海旗忠花园球场和威海泛华球场等。

嘉宾简介:
张旭
球场设计师,曾参与设计北戴河松石球场。
《高尔夫漫谈》联合创始人

主持人简介
徐 江
《高尔夫漫谈》联合创始人
评价容易 评选难
当我们想说一座球场很好,好到什么程度,最有力的说辞就是榜单。
不论海外还是国内,一项权威的高尔夫球场评选,多由一家专业的高尔夫媒体主导,设置详尽的评选规则、评分办法,进而构成相对完整的评选体系。发起媒体会再组建一支评委队伍,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可能是专家,也可能是爱好者,但均对球场有着相对专业的认知,每一年或两年,评委们根据评选标准投票打分,进而生成榜单。
评选很难,同时,任何评选都有瑕疵。
当榜单上的某个结果遭受质疑,背后的原因可能源自评委团队,更可能是评选体系出了问题。也正因此,许多评选都在不断优化,以求将瑕疵降到最低。
相对而言,爱好者的评价则来得简单、直接。
高尔夫是一项体验式消费,和就餐、看电影相似,每一轮18洞,都调动着人们的感官系统。在享受了愉悦、美好的体验之后,想要与朋友们分享真实、客观的评价,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认知的水平。
谁来评价 为什么评价
卢军是球场设计师,近年来忙于几个球场的改造项目。想把球场“做好”,是他和球场团队最常讨论的话题。
说到如何评价一座球场的好与差,卢军率先想到的立场,是最常打交道的业主方。“业主会想,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和这么多精力投资这座球场,首先要从资金上有所回报,还要追求球场价值的提升,当然还要有社会效益。”卢军补充道,“一座好球场,投资人和爱好者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大量的实际案例,又让卢军得以观察管理者看球场的角度。“管理者首先希望的是这个球场被市场认可,同时也追求球场的运行流畅,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管理成本低,才能效益好,这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于是,成本与品质之间的把控与平衡,堪称管理团队永恒的课题。
同为设计师,张旭发现,多数爱好者在专心打球和观察点评球场之间,难以兼顾,除非充分熟悉这座球场。然而热爱旅行的球友们常常都在“尝鲜”,这就更需要朋友们推荐和被推荐时的精准描述,也更需要大家提高鉴赏球场的能力。
景观 好球场的重要指标
“那座球场太美了!”“这个球场太震撼!”景观,成为人们对球场最直观的评价。
徐江既是权威杂志榜单的评委,又是资深爱好者,他说,高尔夫球场的景观分为外部景观和球场内部景观,多数球友情不自禁的赞叹,往往来自江河湖海这样的外部景观。球场的内部景观同样重要,它包括果岭、球道、梯台的造型,也包括水系、沙坑、植被、花木等设置,细枝末节非常繁复。
在卢军看来,评价景观的一大原则就是追求自然。“球场融于自然,就是球场的做法与周围环境要一致。气候、土壤、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习性,都能相互融合,这是我们的理想。”
说回内部景观,张旭感触颇深。他强调,尤其是站在发球台上,怎样的画面感可以让人看着更舒服,那些流动的小溪,有特点的石头,颜色配搭对比,都是评价一个球洞出彩与否的关键要素。
景观看似天赐,其实需要很强的专业把控。
对外部自然美景的捕捉,对内部人造景观的调配,都能反映在球场的画面感上。很多人都喜欢美国设计师汤姆法齐奥的作品,总是惊呼很漂亮,其实他有一个专门的景观设计公司深度配合,这是国内多数球场所忽略的方面。
一度,高尔夫球场的流行趋势是用大量树木隔离球道,并美其名曰拥有“私密性”,近十年来,高尔夫运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反思这个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繁茂的树木,如果疏于管理,无疑将损失球场的画面和景观。
时至今日,种树已成为中国球场最大的误区之一。树冠挤占了球洞的三维空间,树根对管道造成威胁。从全球的名场改造案例就可以得出结论,树木清理迫在眉睫。
维护保养 如何恰到好处
一座球场的养护,是不是越精细越好?这值得深思。
首先,形式应服务于功能,换句话说,最重要的养护对象,应该是每个洞的终极目标——果岭。将果岭和果岭周围作为核心养护区域,显然是当下的趋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球友们造访一些世界百佳球场时,对发球台和球道的养护实在不敢恭维,而果岭及果岭周围,却无可挑剔,平顺、快速,而且坚硬。
设计师张旭专门提到了一片特定的区域,果岭前后的三五十码,也就是短杆区域,草要格外精心地养护,这体现出球场养护水平的高低。
当大量国内爱好者还在以果岭速度论高低时,一些顶级球场以及部分大满贯赛已经不再公布果岭速度,取而代之的是强调硬度和平顺度,这是我们务必要关注的发展趋势。
维护保养,说到底是对草坪及土地的精准呵护,而非实现精致的手段和对品质的炫耀。过犹不及,体现在草坪养护的方方面面。浇水、施肥、打药,不仅是成本控制的简单讨论,也涉及一些重要的环保课题。在碳排放成为全球主要话题的今天,球场里如何省水、省肥,并保持草坪的抗病性,如何保证球场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将是草坪养护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