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新建高尔夫球场项目锐减,随后的十余年间,球场改造逐步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疫情后,球场改造的热潮扑面而来。和之前大多为举办大型赛事而进行的球场改造不同,这波球场改造热潮更加关注提升球场品质,为会员和高尔夫爱好者带来更好的打球体验。
那么,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造热潮到底呈现了哪些特点呢?海外高尔夫球场是怎样进行改造的?
撰文:徐江
编辑:张旭 苏丹
01
热潮滚滚而来
当下,我们何以称球场改造为热潮?数据是最直观的。

数据收集/张旭
以上数据可见,疫情前的2019年,公开报道的全球新建球场项目为30个,球场改造项目为63个。而到了2023年,新建项目为40个,改造项目却发生了井喷式增长,高达240个。2024年度还未结束,数据虽未出炉,但实际改造球场数量有增无减,估计全年球场改造项目将轻松超过300个。
这还只是公开报道的数字。一般来说,新建项目经常会受到极大关注,见诸报端,而很多改造项目则是在默默进行,不一定会得到媒体报道。因此,有理由相信,全球实际进行的改造球场项目远远超出上述数字。
风靡全球的改造热潮,效果如何呢?不妨看这样一组数据。

数据收集/徐江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球场,改造后一跃进入世界百佳球场之列,而一些原本的传统古典球场,改造后的排名也大幅攀升。

改造后的Sleepy Hollow (图/徐江)
02
为何会出现这种热潮
修复性改造期限的来临
球场改造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自古有之。
首先,改造的时机,和球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寿命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格来源:美国高尔夫球场设计师协会官网
(翻译/张旭)
球场犹如一个生命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果岭、沙坑、草坪等等,都有着各自的自然寿命时间。新生、成长、鼎盛、凋零,一定周期之后,球场也需要进行修复性改造,方能焕发勃勃生机。
好球场的标准发生巨变
时代不同,好球场的认定标准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1966年,美国《高尔夫文摘》(Golf Digest)推出首个球场评选榜单——全美最难的200个球场(America’s 200 Tougest Courses)。那时的认知,最难的球场就是最好的球场。而如今,人们开始崇尚自然简约,也意识到从事这项运动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从中得到乐趣,而这些正是百年前那些古典球场所拥有的特点。
于是,“复古风”席卷各大榜单,古典球场或者极简主义风格新球场,占据榜单的绝大多数席位。这不是一种流行风的简单轮回,是人们对自然和对这项运动的认知的提升。在各类评选榜单所倡导的方向上,一些新建球场展现出的自然简约风格,类似仿古做旧。而原有的一些古典球场,竞相找出百年前的图片和航拍照片等历史资料,请来专业设计师,在高尔夫历史学者的帮助下,进行“复原式改造”。
潮流一经确定,众多球场纷纷追随,通过改造提升,以期达到好球场的一些新标准:自然,有趣且具备个性特色。(详细分析参见高尔夫漫谈文章:漫谈评选|最难还是最有趣?世界百佳看重什么?)
效益提升驱动改造
疫情后,全球大多数国家高尔夫产业都迎来大爆发,这为球场的改造提供大量的现金储备。行业前景向好,海外一些金融机构开始乐于为球场改造提供贷款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在海外,很多高尔夫俱乐部注册为非盈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即不以盈利分红作为经营目的,着眼于在社区甚至在全社会推广高尔夫这项运动。俱乐部享受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要接受严格的监管,履行自己的承诺,将经营取得的现金储备用于发展。球场改造无疑是发展大计,当疫情后的蓬勃之势为球场积累大量现金储备时,改造自然成为最重要的现金支出选项。而其他一些球会,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这股球场改造的热潮。
03
此改造 非彼改造
01二战后的球场现代化改造
一度,西方国家曾掀起过一场关于“球场的现代化改造”的热潮(Modernize golf course)。
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技术在球和球具上的运用,带来球手击球能力的大幅提升。球场纷纷通过改造去应对这种变化,核心思路是:做加法,即增加距离、增加障碍,比如沙坑和水,提升果岭速度。这一切加法,所指向的核心目标是增加球场的难度。
代表性案例当属1950年奥克兰山乡村俱乐部(Oakland Hills Country Club)的改造。在美国高协(USGA)支持下,老罗伯特·琼斯 (Robert Jones Sr)对球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1951年,美国公开赛 (US Open )在那里举办。三轮过后,居然没有一人在任何一轮打出红字,即低于标准杆的成绩。第四轮,不得已,梯台前移很多,球手们可以轻松越过那些恐怖沙坑,即便这样,全场也只有两人在当轮打出红字,67杆和69杆。最后,第四轮打出67杆的本·霍根(Ben Hogan)夺冠,而他的四轮总成绩竟然为+7。发表夺冠感言时,他把这座球场称之为“魔鬼” (the Monster)。
这个现代化改造的“成功”案例,悄然引领了战后球场改造的方向。
从那时起,众多球场在获得大满贯赛举办资格后,聘请设计师进行现代化改造,目标只有一个——增加难度。里斯·琼斯(Rees Jones)因为主持多个美国公开赛(US Open)比赛场地的改造,甚至被称为“公开赛医生”(Open Doctor)。
不知不觉中,“现代化”改造的风靡,也无疑影响到二战后新建球场的设计理念。追求难度成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理念核心,以至于前文提到过,首个球场评选榜单竟然也是在评选最难球场。
时过境迁,近年来,这样的现代化改造逐渐销声匿迹。
新科技在球和球具研发之中的大量使用,继续增加着击球距离和容错性,与此同时,球员们通过刻苦健身和各种科学训练的技术和方法(比如Trackman),从球手(player)变为运动员(Athlete)。而球场呢,在这场类似军备竞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有限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制约着那些做加法的改造,另一方面,不停地增加球场难度,影响着一个庞大的打球群体——会员。
笔者造访过的两家多次举办大满贯赛的俱乐部,他们均拥有36洞,但是用于举办大赛的18洞打球轮数明显少于另外18洞。会员,尤其是年长会员,都深感大赛球场太难,失去打球乐趣,从而选择打轻松有趣的另一个18洞。会员的体验重要,还是大赛重要?这引发了思考。
02“复原式改造”引发的改造热潮
当“做加法”的“现代化”改造走过近半个世纪,逐渐变得举步维艰时,一种被称之为“复原式改造”的思路悄然兴起。
2011年,库尔和克伦肖(Coore & Crenshaw)对松林2号场(Pinehurst No.2)进行改造,他们的目标竟然是把球场还原为当初唐纳德·罗斯(Donald Ross)原始设计的样子。人们注视着那些看似反常规的做法,只见他们移除很多树木,取消长草改为沙道,果岭周围的短草区剪短,进而和古老的“皇冠果岭“(Crown Green)连为一体……
2014年,美国公开赛和美国女子公开赛,破天荒选择同一块场地——松林2号场,隔周举办的两场大赛,好评如潮。之后,美国高协(USGA)甚至决定把机构总部搬到那里,因为他们确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赛在那里亮相。
和1950年类似,这波改造同样由美国高协主推,也是为了举办大满贯赛事而进行的。但全然不同的是,这种复原式改造的做法,去除了二战后增加的很多“现代化”元素。球场的整体视觉效果更加自然,具备更多的策略性选择,也重新找回自己的个性特色,最终令比赛更加精彩,給球员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反观那些现代球场,动辄打出59杆超低杆数的尴尬情况,基本很难在复原式改造后的古典球场上发生。(详细分析参见高尔夫漫谈文章:漫谈观察|5字头频现,职业赛场突变简单?)
复原式改造成为一股新浪潮,席卷而来。
布鲁克兰乡村俱乐部(The Country Club at Brookline )、南山乡村俱乐部(Southern Hills Country Club)、洛杉矶乡村俱乐部(Los Angeles Country Club), 一连串大满贯的比赛场地,出现在复原式改造的名单上。此外,一些有大赛承办权的现代球场也加入进来,比如瓦尔哈拉高尔夫俱乐部(Valhalla Golf Club)。
更为难得的是,改造后的球场效果,在日常打球中得到了会员们的充分认可。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球场的可打性和趣味性的大幅提升,并口口相传。于是,大量并不举办大赛的球场,也踊跃地加入到改造行列,比如日本名门广野高尔夫俱乐部 (Hirono Golf Club),美国俄亥俄州的卡马戈俱乐部(The Camargo Club)和美国新泽西州的萨默塞特乡村俱乐部(Somerset Hills Country Club)。
仔细观察那些数据,在2023年公开报道的球场改造项目中,绝大多数球场并不是为了举办大赛而改造,而是为了向好球场的新标准靠拢,目的就是让球场更加自然、有趣和具备个性特色。
长达半个世纪过后,高尔夫世界已经在拥抱新变化了。

Oakland Hills Country Club ,曾被老罗伯特·琼斯进行“现代化改造”,后又被吉尔·汉斯 “复原式改造”
(图/徐江)
04
改造 做些什么
先做减法
树木的移除清理成为首要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失控的树木生长,成为全球高尔夫球场的一大顽疾。
不通风,不透光,不仅影响草坪生长,树木根系侵蚀地下喷灌和排水系统,繁茂的枝叶也影响着设计师最初的意图,那些精心设计的击球策略和线路,被茂密的树木遮挡或者阻断,树木已经到了必须移除清理的地步。
2015年,奥克芒乡村俱乐部为筹备2016年美国公开赛的改造过程中,居然移走约4000棵树木,大获成功。当然,移除树木的决策和实施,必然是艰难和痛苦的。
布鲁芒德高尔夫乡村俱乐部(Blue Mound Golf & Country Club)拥有百年历史。当初,一位做苗圃生意的会员,每年捐赠给球会大量树苗,其中不乏一些名贵树种。如今却要花巨资移除,会员们心里很难接受。但随着各个球场移除树木的改造方案大获成功,会员们还是忍痛割爱,最终投票通过了移除树木的改造方案,实为难得。
沙坑改造 任务艰巨
沙坑,还是沙坑。
沙坑也有寿命。事实上,很多球场沙坑的位置需要调整,沙坑的造型也需要修复甚至改变,以达到沙坑应有的策略性作用和景观效果,此外,日常维护保养的成本和难度,也必须进行考量。
据说,汤姆·多克(Tom Doak)在伍德候斯帕高尔夫俱乐部(Woodhall Spa Golf Club)沙坑改造项目上,耗时将近3年。R&A近年来也建议很多英国球场,将球道上的直壁圆筒沙坑改为自然造型沙坑。
必须关注的是,减少沙坑数目,也正在成为改造中的一种重要选项。
汤姆·多克对休斯敦纪念公园球场的改造(Memorial Park Golf Couse),全场最终只保留了19个沙坑。每年接待6万人次的繁忙公众球场,还要举办美巡赛事,汤姆·多克和他的球员顾问卡普卡认为,果岭边的短草区和草坑,对于职业球员的挑战性远大于维护精细平整的沙坑。而对于高差点的爱好者,沙坑的惩罚性又过大,且拖延打球时间。事实证明,这个改造方案非常成功,备受业界关注。

纪念公园球场极具挑战的果岭和果岭周围(图/徐江)
水障碍改造 并非易事
水是美景,也是障碍,水障碍同样需要科学的改造和养护。
清理水障碍边缘,已成为球场改造的常规操作。要知道,边界清晰美观,既不容易遗失球,更不用花长时间找球,欣赏起来更可能心旷神怡。
此外,一些改造项目做出了更大胆的尝试:大幅减少水障碍数目和面积,尤其减少正面需要强行飞跃的水障碍。
例如,夏洛特乡村俱乐部(Charlotte Country Club),将原本需要正面飞越的水沟,上盖封住一部分,为那些击球无法飞越水沟的高差点球手留出一条过渡打博忌的通道。还有不少改造项目,将大面积的人工湖,改造成看上去更加自然的池塘和溪流。前文提到的纪念公园球场的改造,全场只保留了两个水障碍,而且都是侧面水障碍,很歪的击球才有可能将球打到水里。这样做的理由是,果岭和果岭周围的挑战性已经足够了,不需要那么多维护保养难且惩罚性过大的水障碍。设计师比尔·库尔的多个项目,甚至没有水障碍,蓄水湖被藏到树林之中。
显然,对水障碍的认知也需与时俱进。

夏洛特乡村俱乐部减少正面过水的障碍区(图/徐江)
减少草坪面积正当时
草坪面积,不仅需要减少,而且需要大幅减少,甚至包括长草区在内的需要养护的草坪都值得减少。
亿万女富豪在南加州拥有的戴尔玛乡村俱乐部(Del Mar Country Club)通过改造,减少了大约270亩草坪面积,换成沙道,点缀一些沙漠灌木,显得非常自然,据说仅水费账单就减少一半,前文提到的比尔·库尔对松林2号场的改造,干脆直接取消了长草区。
的确,长草可以給球手制造很多麻烦,但都是惩罚性的,而不是有趣的挑战。长草区的长时间找球和遗失球,也是近年来球场设计师们希望避免的。

戴尔玛乡村俱乐部将部分草坪变为沙道(图/徐江)
再做加法
球道的拓宽
吉尔·汉斯(Gil Hanse)对2023年美国公开赛举办场地洛杉矶乡村俱乐部(Los Angeles Country Club)进行改造后,一些球道足有80码宽,而以往美国公开赛的场地,球道往往都不足30码宽。创纪录的宽球道并没有降低球场的难度,反而是球道上的不同区域,具备了不同难度的进攻角度,球手要在不同进攻策略和路线中进行取舍。

洛杉矶乡村俱乐部的超宽球道(图/徐江)
果岭面积的扩大
果岭面积越小,进攻目标越小,难度越大,这是以往现代球场“靶子高尔夫”(target golf)的逻辑。
其实,果岭面积扩大,能提供更多的有趣旗位。这些旗位和果岭周围组成综合体,对应到球道上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进攻角度。一个球洞,因为一个新旗位的出现,进攻的策略和角度,球洞的趣味性和难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感觉完全是一个新球洞。
一座球场建成多年后,由于维护保养、自然风化等很多原因,果岭会不同程度地缩小,造成果岭周边的水障碍或者沙坑和果岭之间的距离变远。果岭面积的扩大,恰恰可以让障碍更加贴近果岭,挑战性更强。
·
综上分析,这波正在全球兴起球场改造热潮,首先在做减法,以回归自然简洁,但最终的目的是做加法,增加可打性,增加更多的策略选择,以至于最终增加趣味性,彰显球场的个性特色。
05
如何实施改造
封场改造
前文提到的改造案例,大多是知名的世界百佳球场、大满贯赛举办场地。他们的改造经常是大手笔的封场改造。位于芝加哥的麦地那乡村俱乐部(3号场)(Medinah Country Club No 3 )封场将近三年,耗资大约2350万美元。
部分封场
位于墨尔本沙带的大都会高尔夫俱乐部(The Metropolitan Golf Club),只有18洞,他们采取封场9洞轮换进行改造的方案。
备用洞的新功能
第19洞,作为备用洞的新功能,不可忽视。
笔者前往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俱乐部(Royal Adelaide Golf Club)时,某个球洞封闭改造,于是球场启用备用三杆洞。球场的改造顾问就是大名鼎鼎的汤姆·多克。澳大利亚的很多球场设有备用三杆洞,一般都是品质和设计都非常棒的短三杆洞,原本用来替换球场其他的三杆洞,让那些洞得以休息或者保养,甚至在一些职业赛事中都会启用备用三杆洞。

澳大利亚金斯顿希思球场的备用三杆洞(图/徐江)
如今,这些备用洞开始在改造项目中发挥效用,会员和嘉宾都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方案。
长周期改造
还有一些改造,先做出长期规划,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造。
球场改造不一定是那些挥金如土的高大上俱乐部的专利。根据自身的场地状况和资金状况,一些球场聘请专业的设计师作为球场改造顾问,制定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跨度的改造计划,缓慢而卓有成效地推进和实施。
位于爱尔兰西岸穷乡僻壤的恩尼斯库朗高尔夫俱乐部(Enniscrone Gofl Club),注册为非盈利机构,主要服务本地居民会员。2024年,会员入会费为0欧元,年费为790欧元,会员不限轮数全年免费畅打,属于低成本运营的球场。
回到1970年,俱乐部当时只有9个洞,120个会员,账户现金存款2000英镑,没有会所,会员开会需要借用市政厅。没想到,经过54年的改造和扩张,如今俱乐部拥有27洞球场,其中沙丘场18洞,荣登美国《高尔夫文摘》(Golf Digest)最新世界百佳球场(美国之外)榜单,排名第87位。

恩尼斯库朗的改造堪称传奇(图/徐江)
成功逆袭,离不开过去54年间几位专业设计师的协助,土地所有者低价出租土地给俱乐部的情怀,还有当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有着愚公移山精神的会员们。他们使用自家的农用机械,义务投入到球场的改造工程中。直到今天,27洞球场只有10位草坪养护人员,每周二被称为义务劳动日,很多会员来到球场协助完成维护保养工作。
几代高尔夫热爱者,书写了一个励志故事。
06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改造
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国高尔夫球场尚没有形成改造热潮。但是,个别具备条件和远见的球场,率先进行改造,取得出色效果,引发业界的关注。
中国高尔夫球场陆续进入改造期
首先,不少中国球场都已有15到30年的历史,球场的很多组成部分,比如,果岭、沙坑、草坪、喷灌排水等,均已进入自然损耗的周期,需要修复性改造。
其次,当年短时期内大干快上所建的球场,如今暴露了很多问题。球场设计理念的落伍,不但不够专业,甚至算是错误。施工质量的瑕疵,尤其隐蔽工程,都需要进行一些修正改造。
2022年,广州南沙高尔夫俱乐部聘请设计师卢军对其山场进行改进和修复,主要工作就是将原先的双果岭改为单果岭。

广州南沙球会的果岭改进和修复有着超前意识(图/Sophie)
其实,二战前的美国就有双果岭的设计,即每个球洞修建两个果岭,夏天启用的果岭种植暖季型草,另外一个冬天启用的种植冷季型草。我们熟知的亚特兰大东湖俱乐部就曾是双果岭。战后日本,大批兴建球场的年代,很多球场都采用了双果岭。
然而,随着草种育种的进步,维护保养技术和水平的提高,果岭草的耐热耐寒能力也都显著提高,双果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而影响了很多球场设计和击球策略,耗费资源,推高维护保养费用,美国已很少有球场还拥有双果岭。近些年,不少日本名场,也陆续开始改造,其中一些球场取消了双果岭。比如,横滨乡村俱乐部(西场),我孙子高尔夫俱乐部。广州南沙球会的举措,恰好顺应了国际趋势,果断出手,纠偏落伍的设计理念。
此外,中国球场树木的移除和清理已是当务之急。 2015年,奥克芒球场改造时移走4000棵树木,引领球场改造的新潮流。而那之后,在亚洲,在中国,我们依旧在球场中不断种树,且疏于对树木的管理,如今弊端显露。
今年,广州风神高尔夫俱乐部对山地球场戴伊场进行改进和修复,设计师张旭的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山石表面覆盖的杂生植被进行清理,展现原有的特色地貌。之后的提升效果,有目共睹。

改造后的广州风神高尔夫俱乐部戴伊场(图/张旭)
中国球场应该如何进行改造
毫无疑问,从海外球场改造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和借鉴,很有必要。
毕竟,海外球场的一些改造思路,已然超出我们国内高尔夫球界的认知。比如,对于球场中的树、水障碍、沙坑、长草的认知,认知的提升,是成功改造的必要条件。
诚然,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地区甚至谈“改”色变。然而,我们在过往40年中国球场建设过程所走的弯路,将令许多球场在未来的经营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后记
改造,不得不迈的一步。
如何避免重复交学费?说起来也不难。聘请专业的球场设计师,在当地的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根据自身的经营期限、具体条件和市场定位,选择符合自己的改造路径。相信专业,科学决策,周密策划,高效实施。
快跑未必好过慢跑,但慢跑肯定好过不跑。如果不跑,我们或许会落后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