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残酷现实:从资源和财务的双重角度来看,各地高尔夫球场的取水成本都在缓慢或急剧上升,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球场用水的课题,如若再不重视,影响的可能不止是某地区、某几个球场的发展,更可能令整个行业继续因水而被妖魔化,在受到不必要诟病的同时,遭受政策责罚以及愈加严重的经济损失。
讨论球场节水,不应视为一种负担,而应跳出思维定式,尽早探索潜在的技术和路径,这值得全行业共同努力。努力让球场之外的人们和政策制定者理解,高尔夫行业是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在行业内部,更要努力让球场投资者、管理者以及广大高尔夫爱好者提升认知,我们为何要节水、控水,现在以及未来,能够怎样做?这种努力,仅仅是个开始,却迫在眉睫。

图/Golf Review
全文长约6800字,阅读大约需要22分钟,也可速览加粗字体了解文章内容。
撰文:苏丹
编辑:徐江 张旭
为什么要讨论水
一项新政,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里的用水。
2024年10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发布《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将水资源税推向全国31个省份。简单说,在少数地区实施了8年改革试点之后,水的“费改税”全面到来。这项政策,对居民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消耗较大、或节水意识淡薄的企业,高尔夫球场将成为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
从费,转变为税,征收性质发生本质变化,同时,水资源的税收全部归入地方(省、直辖市等),因此,税收管理权限所在的地方拥有一定的灵活度。据了解,各地水务部门正在讨论征收范围和税额标准,那么,作为高尔夫球场,不妨搞清楚这项新政到底要对什么样的水来征税。
根据《办法》第四条显示,水资源税的征税对象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这里的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包括江、河、湖泊(含水库、引调水工程等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水资源。而再生水,也被称为中水,是指废水污水或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效利用的水。
其实,包括水资源税在内的各种资源税,背后体现的是“谁使用资源谁付费”原则,高尔夫球场尽早厘清自己的用水思路,防患于未然,很有必要。
一座球场到底要用多少水
先来看看高尔夫发达国家的数据。
国际知名的科学在线数据库ScienceDirect在2014年一篇讨论高尔夫球场用水危机的文章中提到,“高尔夫球场的用水量因气候、地形、土壤、排水、风、日照、使用的草坪类型以及高尔夫球场的大小和设计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文中引用了2009年的一些数据,“一项覆盖了15%美国球场(当时该国球场总数约1.7万个)的研究显示,18洞球场灌溉耗水需求从美国东北部的5.2万立方米到西南部沙漠州的56.6万立方米,差别很大。欧洲的高尔夫球场研究显示,法国北部一座标准18洞球场的年耗水量约8万-10万立方米,南部约为15万-20万立方米。”
美国媒体CBS News 2015年的一篇报道中,援引为该州高尔夫球场提供服务的水管理顾问迈克·哈克(Mike Huck)的话,在缺水的加州,一个占地115英亩(约698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每年保守使用9000万加仑(约34万立方米)的水。
再来看中国。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胡林教授2024年11月22日的报告《高尔夫球场建设与养护对土地、环境及水资源的影响》,一个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占地达60~100公顷(约900-1500亩),有30~40公顷需较充分灌溉的草坪及景观区,每年灌溉耗水达15~35万立方米。
不难看出,中国球场总数少,总用水量很小,中国单个球场用水也在合理范围内,比起拥有近两万家球场的美国,节水意识也并不落后。诚然,耗水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欧洲,林克斯球场居多,且多施行粗放式养护,这与精致养护的美国公园风格球场形成鲜明对比。
不论身处哪里,节水,已成为各国高尔夫行业的共识。
球场里的水 从何处来
纵观全球,球场灌溉用水的水源无非以下几种: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以及市政用水。
在人多水少的中国,球场用水已几乎与地下水和市政用水绝缘,而主要来自地表水、雨水和再生水。而在气候差异较大的中国南方与北方,取水来源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之一,由于历史上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因此,北京实行着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中水也成为球场的主要用水来源。
靠近城市核心区域的北京CBD高尔夫球场建造于2002年,球场附近就有一座再生水处理厂,当年,水厂的净化标准并不高,净化水主要用于附近电厂的冷却系统。起初,CBD球场自行投资一套反渗透膜净化设备,将净化水标准提高,达到灌溉需求。随着近年再生水厂自身的净化标准的提高,目前,球场已正式接入中水系统,全部采用中水。
在海外,中水也成为球场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TPC斯科茨代尔的体育场球场(TPC Scottsdale Stadium Course)是著名的美巡球场,“美巡春晚”WM菲尼克斯公开赛(WM Phoenix Open)的固定举办地,电视转播向全世界球迷呈现着球场极其出色的维护保养。

TPC Scottsdale著名的16号洞(图/徐江)
地处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仅北斯科茨代尔地区就修建了20多家球场,这引发过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但政府并未对这些球场进行关或罚,毕竟这些球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那么,水的问题如何解决?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诞生了:多家球场和政府合资修建一座中水处理厂,取名“斯科茨代尔水资源中心”(Scottsdale Water Campus),仅距离TPC斯科茨代尔球场3英里,1998年建成,2012年改造升级。他们从周边住宅、酒店里回收废水进行净化,各个球场按照自己投资额分配用水额度,同时为政府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还开展水资源的研究,一举多得的方案成为高尔夫球界的成功案例。

为本地20个球场供应水源的污水处理厂(图/GOLF)
除了中水,位于北京周边的远郊球场,则拥有更大面积的人工湖,便于采用中水和人工湖蓄水相结合的方式,这也正是中国北方、西南以及海南等地的普遍做法。
传统观念认为,越向南,雨水则越多,但海南则不同。这个拥有三十多家球场的国际旅游岛,每年都要经历长达数月的旱季,尤其是三亚地区部分球场,临海球场的海水淡化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因此同样需要中水系统的补给。
相比北方可能遭遇干旱的省份,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球场则成了水源的幸运儿。丰沛的雨水,泼洒在球场上,集蓄到人工湖里,成为滋养球场一整年的水源。因此,当地水务部门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定额取水的市场策略。在上海、深圳等地,水务部门根据球场灌溉面积,每个18洞的人工湖取水灌溉总量设置定额,而每立方米的水资源税约0.5-0.6元。
比起广东1500-2000毫米的年降水量,北京的年降雨量仅约600毫米左右,雨水的天然优势,令北方羡慕南方,而南方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排水、排水,还是排水。”这是挂在华南球场草坪总监嘴边的话。健康的草坪应该犹如一块巨大的海绵,能够持水,也可以呼吸,当雨季来临,长达数日、数月的连绵降雨来袭时,除了能够保障人工湖的雨水积蓄,球场盲排系统、草坪作业都经受着巨大考验。而与雨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冬季,珍惜、有效利用集蓄的雨水也成为一种挑战。
如何高效利用水
让思路变得简单,高效利用水资源,势必要通过两种途径:收集更多的水,以及使用更少的水。
最大化收集
雨水,格外重要。
“天然降雨,一部分直接浇在球场上,一部分到了人工湖,我们应该不用缴纳任何水费才对。”这是华东及华南部分球场管理者的认知错位。请注意,最新的水资源税征收对象包含湖泊,不包含集蓄雨水和中水,那么,现有人工湖是否具备集蓄雨水功能则成了重要指标。“应该尽快自我审视球场里的人工湖设计,并寻求第三方具备水资源认定资质的公司进行认证。”王继民,学水出身,在草坪灌溉领域深耕了30年,除了高尔夫球场的灌溉设计,他还参与过大量园林、大型公园、园博园等景区的灌溉设计,他说,“从灌溉效率来看,大多数高尔夫球场的灌溉设计标准远高于农业和园林绿化。”
在广东,广州南沙高尔夫球场已率先迈出一步。球场常务副总经理林春阳说:“我们正在寻找水资源方面的专业单位为我们喷灌用水作集蓄雨水论证,这也将为水务部门的工作降低难度。”事实上,许多高尔夫球场的人工湖,早在初期建设阶段,设计师和建造团队已充分考虑到防渗和雨水的科学收集,实为难得。
最小化消耗
1.草种和植被的选择
球场应根据气候条件以及不同功能区的需求,尽量选择耐旱的草种及植被,以减少对灌溉的依赖。
据草学博士李昆介绍,美国最新培育的新型结缕草,虽为暖季型草,但因其耐旱、耐寒的特性,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过渡带和北方地区,尽管其绿期比冷季型草短一些,但对水、肥的需求也相对更少,尤其在夏季,降低养护成本,具有良好的节水示范作用。目前,美国许多球场都会考虑到环保要求,这种结缕草已作为一种新兴趋势,被一些新开业球场采用,同时也受到一些老牌顶级球场的青睐,例如美巡赛收官战场地东湖高尔夫俱乐部(East Lake Golf Club)和PGA锦标赛场地瓦尔哈拉(Valhalla Golf Club)在改造时都使用了新型结缕草。
考虑节水,也需要重视树木的管理。树木与草对水的争夺,时刻在发生。树木总量的控制,树种的选择,都至关重要。例如,华南的榕树和桉树,华北的杨树,作为阔叶树,其耗水量远大于针叶树,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将球场从海边复制回内陆时,设计师们就已经在考虑树木的管理和树种的选择了。
除了树木的清理与选择,球场景观区花卉的总量与品种也值得深思。过度种植花卉必然消耗水,用适合的植被合理布置景观区将成为未来球场改造的重要一环。
南京的苏宁钟山高尔夫俱乐部草坪总监王秀云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在非打球区域,粗养护区,应该种植耐旱的植物,以减少人工维护。”他表示,“即便水税再低,别忘了还有电费。”的确,随着电动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数据中心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电力供应危机或许正在向我们走来。
2.减少草坪养护面积
有人误解,这是让球道越来越窄吗?当然不是。这意味着,合理地减少需要喷灌的面积。
从2021年到2023年,广州南沙高尔夫球场完成了一项不小的修缮工作,减少将近30%的草坪面积,替换为华南地区的本地植被蟛蜞菊,整个夏季,仅依赖天然降水就可以满足蟛蜞菊的生长,球场节省了大量水和肥。减少草坪面积的同时,常务副总经理林春阳带领团队,将球场养护区域分门别类地制定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岭、发球台、球道、蟛蜞菊区域,当雨水稀少的季节,则依次根据优先级进行灌溉。
事实上,减少养护区域,也并非全部替换为本地植被,也包括树下和景观区使用木屑、松针等覆盖物。
国际流行的做法则是以沙地替代部分草坪。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戴尔玛乡村俱乐部(Del Mar Country Club)为例,其通过改造减少了270亩的绿地面积,改为沙地,同时种上一些沙漠植物,水费账单减少大约一半。

戴尔玛乡村俱乐部(图/徐江)
3.智能化喷灌
喷灌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都可以帮助球场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以2024年美国公开赛举办场地松树丛2号场(Pinehurst No.2)为例,2010年至2011年,知名设计师库尔和克伦肖(Bill Coore & Ben Crenshaw)围绕这几个方向展开改造:恢复老球场原貌、减少维护区域、优化水资源管理。
除了将灌溉面积减少30%-40%之外,他们大胆突破,采用中心线灌溉的方式,沿着球道中心线布置喷灌设施,喷头数量从1500个锐减为700-800个。当然,喷头的数量多少并不能作为衡量喷灌效率的唯一标准,但顶级球场所做的尝试正在为我们提供更多思路。
在我国,众多二十年以上的球场以及早期低成本投入的球场,喷灌系统设计趋于老化,例如,不少球场依然大面积采用全圆(360度)喷头,这无疑在某些区域造成过度浇灌以及覆盖程度不均匀的情况。近十年来,不少球场在无法改造喷灌系统的前提下,在果岭、发球台等重点区域加装可调角度喷头,力求实现草坪的精准化灌溉。
作为一家老球场,广东美的君兰高尔夫俱乐部在2012年完成了一次改造,其中包括了喷灌系统的升级。目前,果岭一律采用双喷头,这意味着,两个背靠背的可调角度喷头,将使得果岭内部和果岭以外区域得到差异化的精准灌溉。俱乐部总经理李昊表示:“这可以有效保持球道和果岭的硬度,这样才能提升打球乐趣。这是终极核心。”
深圳隐秀高尔夫俱乐部共有36洞,其草坪养护品质在国内有目共睹。草坪总监胡九林介绍道,目前许多球场都已经实现手机操控喷灌系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更加精准的智能化喷灌技术,应该是安装气象站或土壤传感器,通过测定的太阳辐射强度、风速、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等数值,生成需水量,自动传输到喷灌系统,喷灌系统进行自动喷灌。

球场上的气象站(图/网络)
北京翡翠湖高尔夫俱乐部只有900-1000个喷头,这在18洞中属于配置数量较少的球场。总经理李伟南表示:“对于许多老球场来说,改造喷灌系统并实现智能灌溉并非易事,那么就需要球场管理团队从上到下的快速反应。例如局部出现旱斑,则局部补水,而不是全面灌溉。”
4.从节水到控水 理念的升级
节水,仅仅是为了节约一些水费吗?其实不然。球场水分的精准控制,才是核心。
一位拥有二十多年草坪管理经验的资深球场管理者这样说:“球场养护的三大措施:修剪、灌溉和养分管理。施肥伴随着浇水,而喷灌加速草坪的生长,就会带来高频的修剪,修剪则需要消耗电能,当水分过多时,也会直接带走草坪的养分。”在他看来,草坪的水分控制,不是单一指标,而是全方位影响着球场养护的作业系统。
要控水,就要治愈过度浇灌这个顽疾,这同样需要理念和技术的双重进阶。
过度浇灌,已然成为全球球场的通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观念和意识。一边是草坪部工作人员,一边则是广大高尔夫爱好者。
“行业内难免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线工作人员为了省事,人工喷洒并不精细,一些边坡等容易失水的区域,需要人工补水时,可能在时间和水量上做得不够仔细,就容易导致过度浇灌。”北京通盈雁栖湖高尔夫俱乐部的草坪总监张应贵说,他会格外关注草坪部的业务培训,提升大家节水观念。
南京苏宁钟山高尔夫俱乐部草坪总监王秀云说:“业主和会员的需求和期待,往往容易导致过度灌溉。”追求那些电视转播画面中的绿色球道,已经成了制约球场节水的观念阻碍。
值得庆幸的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品质球场里,水分仪等设备也几乎成了草坪部的标配,他们会精准测定土壤中的水分,并据此灵活调整灌溉频次。
有时,当某个球友抱怨哪家球场的长草太难,草坪专业人士心里最清楚,可能是那里的长草区过度灌溉了。的确,球场里的长草区、发球台周围、树下等景观区,是过度灌溉的“重灾区”。“高温都不怕,最怕高温条件下的高湿,病虫害都会找来。”北京CBD高尔夫俱乐部草坪总监王亚虎说出了很多草坪总监的心声,因为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大家都要越夏,关于水,那种“过犹不及”的危害一言难尽。
后记
漫谈的这次探讨,权当一次抛砖引玉。一些成功的案例,智慧的做法,有待大家共同去挖掘、分享,并因地制宜地采纳,在所有行动开始之前,观念更新务必先行。
·写给球场投资者
多少年来,许多球场投资者都有一个情结,或可称为“奥古斯塔梦”,然而别忘了,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奥古斯塔是在大师赛那一周,穷尽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打造而成,那是幻影,难成常态。
摸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球场永恒的生命力。喷灌系统也有寿命,在未来可能进行的改造作业中,重新设计和调整喷灌系统、排水系统,优化喷头,将令球场大量节约用水,同时使球场草坪和土壤保持健康,进而让球场长期受益。
·写给球场管理者
面对业主和高尔夫爱好者,在传达正确理念的路上,请更加勇敢些。管理团队的整体认知,决定了球场的水准,控水带来了相对更坚硬的球场,带来小球滚动的乐趣,以及背后资源和成本的极大节约,这才是球场永续繁荣的动力。
·写给高尔夫爱好者
绿不再是一种流行,美国高尔夫行业正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在球场里,棕色才是最新最时尚的“绿色”。过度的浇灌,湿软的球场其实是减少打球乐趣的,球场运营成本的增加,最后都必将转嫁于消费者。
·写给政策制定者
当下提倡公平对待企业,服务企业,公平源于科学的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生成偏见。
高尔夫球场被视为与滑雪场、洗浴中心、洗车行并列的高耗水特种行业,被课以重税。但这样的判断是否经过科学的论证:
1.高尔夫球场会所内用水,和洗浴中心用水性质是显著不同的,其和餐饮、酒店客房淋浴用水是同样类型,对球场会所用水课以重税,是有失公允的。
2.数据显示,高尔夫球场用水效率远高于农业和园林绿化,鞭打一位“优等生”何谈公平?
3.水是资源,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才应该是考量的核心指标。单位水资源的经济贡献(每立方米水能带来的经济产值),行业的整体利税贡献(对GDP和税收的贡献),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旅游、招商引资、环境可持续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如果只盯着资源的使用,而不全面考量其产出和贡献,心中的天枰永远会是倾斜的。
没有科学论证,把整个高尔夫行业放到偏见的一隅,所有的相关政策就会与“公平对待企业,服务企业”的导向,背道而驰。
关于高尔夫用水的讨论,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在这种争论中,高尔夫经常被不公平地贴上“环境恶棍”的标签。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现,水资源紧张,这些挑战其实远远超出高尔夫的范畴。但是作为高尔夫行业而言,积极行动起来,不仅仅是为了声誉而战,更事关生存问题。
作为全美高尔夫的管理机构,美国高协(USGA)也正是如此看待这个问题的。过去几十年,该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研究新的草种和灌溉技术。该机构宣布,未来15年还将投入3000万美元进行研发,力求帮助高尔夫球场减少45%的用水量。
面对环境和资源的挑战,打着“保护”的旗帜进行限制和处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乃至全社会共同投入和努力,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这也是一直以来人类社会成功从荒蛮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
感谢王继民对本文提供的支持,吴若成、卢军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鸣谢。
参考资料
1.<Your golf course could be putting rainwater to better use — here’s how>,Cody Semmelrock, golf.com
2.<CA Golf courses forced to rip out sod,go brown to save water during historic drought>,CBS NEWS Bay Area
3.<Golf course irrigation and self-sufficiency water in southern Spain>, Armando Ortuno,Maria Hernandez,Sergio Civera, ScienceDirect
4.<How do Scottsdale golf courses stay green?It’s complex but also really clever>,Josh Sens , golf.com
5.《高尔夫球场建设与养护对土地、环境及水资源的影响》,胡林,202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