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特稿|市场化——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的歧途?

2024年10月,总经理联谊会。作为论坛嘉宾,我被问到:“对比一下海外青少年高尔夫,你对中国青少年高尔夫有何看法?” “我感觉很心痛。”我也搞不清自己为何会冒出这么一句。

2025年3月,中高协媒体座谈会,再次提及青少年高尔夫的话题,我依旧情不自禁地表达出那样的感受。

在海外,看到青少年以那么低廉的价格从事高尔夫运动,我的第一感受是羡慕,然而,当我逐步了解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情况,对比之后,不知不觉就感到心痛。

显然,这样的感受和当下亮眼的数据格格不入。大正体育《2024年中国高尔夫球青少年数据简报》显示,2024年青少年球员新增注册人数15548人。较2023年增长12%。2018-2024年累计注册人数141290人,全年举办青少年赛事共计949场。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我所听到的,却是家长们的叫苦不迭,“学球贵,打球贵,比赛贵”,“三贵之下”,为何还能录得大幅的增长,我们的发展模式和海外有何区别,这样的发展模式,弊端和隐患是什么?

爱上高尔夫和旅行,是我的幸运。造访过45个国家和地区,体验了近千家球场,让我得以有幸见识了高尔夫的大千世界。在海外打球,我时常和青少年同组,有时,球会也会安排一些勤工俭学的青少年提供球童服务,此外,通过与会员、球场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沟通,让我了解到一些海外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情况。

本文并非什么行业研究报告,只是将所见所闻, 做简单梳理和分析,与国内情况进行大致对比。这种对比,也绝非为了批判而批判,只是希望繁花之下,可以有更多的反思,姑且算作居安思危吧。

2022年6月,美国公开赛期间,在劳力士(Rolex)公司安排下,我代表《高尔夫》杂志参加了一场圆桌访谈,受访者为美国高协(USGA)首席商业运营官(CCO)乔恩·波达尼(Jon Podany)。谈及美国高协推动青少年发展时,他提到:“我们一直在反思,过去20年,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个老虎·伍兹?” 

的确,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国家,在推广青少年高尔夫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高尔夫运动入门难,提高更难,耗时长,节奏慢,加之装备和规则复杂,如何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博得青少年的青睐,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而高尔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打球人口的持续增加,青少年高尔夫的战略性地位异常突出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地位,海外在青少年发展方面,主动放弃了市场化模式,转而依靠社会公益和全行业补贴作为引领。接下来,我们按照不同阶段,逐个梳理和分析。

这是海外青少年高尔夫发展的起点和重要特点。

一些非营利的公益机构,与高尔夫教练、练习场或球场合作,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为来自各个阶层家庭的青少年,提供高尔夫启蒙课程,一些确有困难的家庭的孩子甚至可以申请免费参加。

在高尔夫的故乡苏格兰,有一家非盈利机构,叫做圣安德鲁斯高尔夫林克斯基金会(St Andrew Golf Links Trust)。2001年开始,主导成立了圣安德鲁斯青少年高尔夫协会,本地青少年可以报名参加,截至2024年,协会拥有注册会员331位。这些孩子,每年接受八节教练课程,每天可以在练习场打90粒球,还可以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赛事,全年收费仅为30英磅(约为人民币300元)。

作者徐江采访苏格兰圣安德鲁斯青少年高尔夫协会,高尔夫学院运营主任Rachel Knight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类似的项目。

1997年,美巡赛(PGA Tour)发起成立了一个公益项目,名为“第一个梯台”(First Tee),致力于推动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你猜首任名誉主席是谁?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第一个梯台”面向5到18岁的青少年,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提供高尔夫教学和体验课程。例如,在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分部,缴纳25美元年费即可成为会员,一个8周教学课程的费用仅为145美元(约为人民币1050元)。2024年,在全美150个分部和6个国际分部,高达310万青少年参与该项目。

(图/First Tee官网)

此外,启蒙阶段,海外很多行业内的机构和个人,不论俱乐部还是教练,也会提供一些针对青少年的超低价格,甚至是免费的启蒙课程。

所有这一切,都是力求帮助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可以接触到高尔夫,让更多的青少年跨过门槛。

将受到启蒙的孩子转化为打球人口的过程,极其重要。

在各方努力之下,大量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孩子们开始接触到高尔夫,有些孩子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学球、练球和下场打球的费用如何呢?依旧远远低于成人市场价格。

公益组织的资助

2006年,一位热爱高尔夫但无力支付果岭费的少年,来到美国圆石滩(Pebble Beach)附近赫赫有名的罂粟山(Poppy Hills)球场打球,他当天的球费由著名的高尔夫教练汤姆·莫顿(Tom Morton)负责承担。自此,由北加州高协创办,叫做“球场上的年轻人”(Youth on Course)的高尔夫公益项目横空出世。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只需缴纳20到30美元的年费就成为会员,就有机会享受到合作球场提供的5美元甚至更低的果岭费。截止2025年4月30日,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2207家球场加入到项目中,项目已拥有259773会员。创办以来,小会员们共完成5美元及以下价格的打球轮数合计为4282250轮。

(图/Youth on Course官网)

全行业补贴

诚然,这个阶段,单靠社会公益资金很难支撑,更大的支持其实来自全行业的补贴。在海外,无论教练学费,练习场费用,乃至下场的果岭费,大都有针对青少年的极其优惠的补贴价。

本人四月到访英格兰的伯纳姆和贝罗高尔夫俱乐部(Burnham & Berrow Golf Club),这座英国及爱尔兰百佳球场,访客打球价格为195英镑,而访客中的青少年的价格为仅为25英镑。

(图/Burnham&Berrow Golf Club 官网)

有人说,这是因为海外球场多,球位不紧张,可以有空闲球位提供给青少年,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著名的大满贯球场多利松(Torry Pines)为例, 这家市政公众球场堪称全美最繁忙的球场之一。2024年,北场完成93932轮,南场完成81835轮。 抢球位的速度,基本可以用秒杀来形容。2025年,非本地访客,不包球车的果岭费为北场194美元,南场306美元。然而,如此享誉国际且繁忙的球场,本地青少年黄昏无限畅打的年卡却只需75美元。

除了大量公众球场,很多私人球会,甚至世界顶级球会,也同样加入到青少年的补贴行列,这种补贴一般以青少年会员的形式呈现。不同于家庭会员中的子女、青少年会员、父母可能不是球会会员,甚至根本不打高尔夫球。

我到访过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格兰奇高尔夫俱乐部(The Grange Golf Club), 这家拥有两个18洞球场和顶级练习场设施的俱乐部,因为举办高大上的LIV赛事而名扬四海。作为国际访客,我的果岭费(不含球车)为350澳元,而和我并组的一位高中生,作为球会的青少年会员,每年只需缴纳500澳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年费,即可以免费无限畅打。后来我了解到,澳洲和英国的大部分私人球会,也都有类似的制度,有些甚至价格更低。

这些球会,无不在牺牲自己昂贵而紧缺的球位,去支持青少年的发展。

不难看出,在海外,整个行业形成了一种不把“青少年高尔夫” 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去逐利的共识。那么,背后的逻辑呢?

高尔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局限于环保和资源的节约使用,还包括打球人口的可持续增加,如何让更多和更广泛的青少年,从启蒙接触转化为喜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知道,高尔夫和其他运动有个显著不同,它是一项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如果把青少年价格补贴理解为对全行业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背后的逻辑就容易理顺。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一些孩子展现出天赋和热爱,希望未来走向职业道路。于是,更多和更高水平的训练成为必需,同时还要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参加高水平的青少年比赛。这时,整个家庭的投入会急剧上升,除了财力,还有家长们时间精力的软投入,这样的付出必不可少,这就是老虎·伍兹的父母把房子二次抵押,贷款也要支持孩子的原因。可见,外国家长和我们华人家长一样爱子心切。

这个阶段,海外一些中产阶级的家庭,依旧有机会获得外部支持。一些个人、俱乐部和公益组织,会给予这些有天赋的孩子一些帮助,比如我们熟知的扎克·约翰逊(Zach Johnson),就是依靠自己所在俱乐部的赞助,走上职业之路。

事实上,美国高尔夫大学校队也是一个特殊存在的支持来源。它为校队队员提供高水平的训练设施和比赛机会,有的还提供奖学金。这些孩子在校队为将来职业道路进行磨炼,同时肩负着为学校在NCAA大学联赛中夺得荣誉的使命。

规矩也在与时俱进,皆为帮孩子们一把。2022年1月1日,美国高协实施新版《业余身份认定规则》,业余球员被允许接受一些商家更直接的资助,比如国人熟知的女子华裔高尔夫球星张斯洋(Rose Zhang)、中国小将丁文一等球员,都从中获益。市场化运作,在这个阶段才开始大量介入。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高尔夫,虽然是高尔夫领域中是最醒目的部分,但其在整个高尔夫产业中并没有那么重要,占比低于5%。同样,能够向职业方向发展的青少年人数,在所有从事高尔夫运动的青少年中,占比也是极低的。

金熊尼克劳斯在高中阶段,才在高尔夫和棒球之间做出选择。加里·伍德兰德(Gary Woodland)最初是拿到篮球奖学金进入大学,一年级后才转学进入堪萨斯大学高尔夫校队。是否要把兴趣爱好转为职业发展目标?这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们谨慎决策的。

中国青少年高尔夫,正奔跑在市场化的道路上。

整个中国高尔夫产业处于低谷之中,是一种共识。球场数量几近腰斩,打球总人口徘徊不前,国内职业赛事滑落谷底,但是青少年高尔夫异军突起。按照大正体育的数据,14万青少年打球人口,如果保守估计,平均每人每年20000元人民币的高尔夫消费,对应的是一个28亿的市场。而据测算,2024年中国高尔夫市场总规模约为102.6亿。

可见,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确是个巨大的细分市场,整个行业也是以市场化模式,在运作和发展青少年高尔夫。

当我们看到“百万教练”的网络热搜事件,听到很多家长吐槽孩子每年几十万的打球花销时,我们不难得出:青少年高尔夫,在中国已然是一项高攀不起的运动。某城市青少年比赛参赛名单,所属的学校基本都是学费不菲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这也从侧面验证上述的判断。

需求端——旺盛

我们是一个极端重视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小朋友刚刚摸杆接触,一些家长们就把高考单招、爬藤(被美国常青藤大学校队录取),甚至转职业,作为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样远大的目标,肯定需要非常大的投入。

最好的装备,最贵的教练和练习设施,大量的训练时间和下场实践,当然也伴随着家长们投入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甚至是放弃自身工作事业的巨大软投入。 

本该是个兴趣爱好,起步阶段就陷入高投入,带有明显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性质,这种高投入,中产家庭已然无力负担,大量本有机会爱上高尔夫的孩子,自动选择远离这项运动。

供给端——短缺

面对这样经过市场化模式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劲需求,供给方面也会利用市场化的原则去配置。

虽然中国高协累计发放了10000张以上教练证,但是符合家长们培养孩子目标所需的顶级教练,少之又少,尤其最近几年,一些外教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中国。所以,当听到百万教练的故事,我们虽无法知晓课程权益的细节,但价格是当初双方自愿约定的,对这个价格本身的真实性似乎没有人质疑,双方只是围绕提供服务内容展开争议。

此外,站在练习场和球场一方思考,政策原因导致供给非常紧缺,更重要的是,当这些孩子可以负担起几十万上百万的教练费,可以飞到韩国定制球杆,作为球位稀缺、经营压力很大的场地方面,似乎没有理由给予青少年球员优惠的打球价格。

市场化原则下,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勾兑,最后形成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

近些年,国内职业赛事始终低迷。

虽然没有透明且准确的数据,但坊间流传,中高协从青少年赛事收取的赛事服务费用总额,竟然超过从职业赛事收取的总额。而中高协还肩负发展职业巡回赛的职责,并且直接深度参与。这就必然会引发外界质疑猜测,靠推断得出结论:青少年业余赛事在补贴成人职业赛事。相比之下,美国高协(USGA)是用其经营美国公开赛(US Open)的盈利,加上300万人使用差点系统的付费,去补贴、发展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业余高尔夫。

当然,将中国高协和美国高协做简单对比是不公平的。包括高尔夫运动在内,中国的体育项目管理,除了发展这项运动之外,还要背负考核运动成绩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尤以奥运成绩为重,而美国高协是没有这样KPI业绩考核指标的。 

但是,要知道,职业巡回赛是一个高度市场化运作的产品,海外大都由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并且经营风险极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像澳大利亚、泰国等并没有发达职业联赛的国家,依旧可以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职业球手。

而如今,或主动,或被动,中高协成为了市场化运作的参与者,并深陷其中,无论是初衷还是苦衷,都值得思考和商榷。

学习国外,由公益机构介入?行不通。

因为是以市场化模式运作,这个细分行业链条上的各个参与者,没有理由给予青少年低于市场价格的补贴,一些公益组织很难找到理由去介入到这个市场链条里。而我们之前提到的海外公益机构的项目,比First Tee、Youth on Course等,也需要通过自身补贴和行业各个环节(教练、练习场、球场)共同让利,才得以成功实施,这也是国内部分青少年高尔夫公益项目陷入孤军奋战、举步维艰的原因。

青少年发展的亮眼数据,似乎证明了市场化模式是成功的,那么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吗?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对未来中国高尔夫发展,造成何种影响?

1.何谈大众高尔夫?

让高尔夫走出高净值人群的圈层,走向大众化,是中国高尔夫的一条必经之路。然而,青少年高尔夫人口不能出圈,不能延伸到中产家庭,没有最贵,只有更贵,高尔夫的大众化从何谈起?

2.奥运成绩?

我们是一个拥有奥运情结的国家。奥运的优异成绩,不只是大会堂表彰大会,合影时能否站到前排的问题。试想,如果林希妤或殷若宁可以在巴黎夺冠,中国代表团可以凭此增加金牌总数,进而超过美国,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奥运金牌,可以赢得政府政策的更多支持,使这项运动在社会中的美誉度提升,以期吸引更多民众关注。

(图/奥林匹克官网)

然而,竞技体育有其自身规律,尤其是这种在全球非常普及的大众化运动项目。纵观职业高尔夫排名靠前的选手,大部分球员的原生家庭是中产甚至工薪阶层,比如老虎·伍兹、小麦、舍夫勒。当下的海外,是在包括中产家庭在内的各个阶层的众多孩子中选材培养,而我们的青少年打球人口,则是固守在高净值家庭的狭小范畴里。

输在起跑线的,是我们。

近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包括广州风神在内的一些球会,积极推动青少年高尔夫,组织青少年高尔夫球队,包括会员子女球队和外部社会上青少年组成的球队。

(图/广州风神球会)

中高协4月21日发布通知,将对“政策性青少年高尔夫赛事”进行赛事服务费减免。

香港The Spin体育教育基金在珠海举办公益青少年赛事,让孩子们在五一假期,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以低廉的价格参加赛事。

(图/香港The Spin体育教育基金)

行业经营者,行业政策制定者,公益组织都有一些行动,但是,破局的关键依旧是:

青少年高尔夫,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曾经站在十字路口的海外国家,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市场化模式,转而以社会公益和全行业补贴作为引领,尤其是在启蒙和兴趣培养两个重要阶段。

而我们则是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狂奔。一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运动,价格的高墙把绝大多数孩子挡在了门外。虽然青少年高尔夫球员总数在增长,但依旧局限于高净值家庭狭小的圈层,伴随着价格的不断推升,这样的圈层可能会更加狭窄。

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会把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甚至中国高尔夫带向何处,发人深省。

文章参考资料:

1. www.firstee.org

2. www.youthoncourse.org

3. www.ngf.org

4. 《2025-2031年中国高尔夫市场前景研究与未来预测报告》产业研究报告网

5.大正体育《2024年中国高尔夫球青少年数据简报》

作者简介:徐 江

资深高尔夫爱好者,2022年2月至今,已造访23个国家,曾作为特邀记者采访6场高尔夫大满贯赛。美国《高尔夫》杂志2023世界百佳榜单已打球场97个。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