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凌匡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非常直白:颖奕安亭是一座鲜少高调行事的纯私人制俱乐部,开业已20年,如今为何承接国家公开赛?房产销售,还是会籍销售?都不是!那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整个上海有14家18洞高尔夫俱乐部,颖奕安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的大幕即将拉开,关于球场,不妨先听点儿幕后的故事。
撰文:苏丹
编辑:徐江 张旭 浩贤
吴淞江边的林克斯
凌匡冶第一次看到父亲凌临贵投资兴建的这家球场时,一点也不兴奋,因为到处是工地,满眼是沙子。
父亲开着球车,在起伏的沙土坡上颠簸行驶,一旁的儿子,没什么共鸣。那是2004年,凌匡冶21岁,两年前刚从美国回到上海,还不喜欢高尔夫,更不会想到自己二十年后会掌管这个球场,担任执行董事,但当时的他似乎也能理解父亲那份激动:“毕竟,所有的golfer都梦想有个自己的球场,而我父亲又是个超级爱好者和爱做梦的人。”
这片地,位于嘉定区的安亭镇,上海西北郊。从高空俯瞰,吴淞江自西向东,到了安亭这里进入下游,一分为二,一条水系向东,叫蕴藻浜,一条则向南,上海市区的人改叫其苏州河。两条河环抱着的,正是颖奕安亭球场。

(图/李一川)
球场建造的植草期,凌匡冶第一次见那种奇妙的天气,“江对岸乌云密布,但球场这边却有太阳。”那算是这个青年对这片土地的第一次怦然心动。后来的许多年里,他就见怪不怪了。因为俱乐部周年庆在7月,每年那时,上海酷热难耐,他都担心会员中暑,但好几次,早上还下着大雨,中午就放晴,或者是遇到狂风肆虐,渐渐变成小阴天的清凉。直到爱上高尔夫并钻研球场了,凌匡冶才恍然大悟,几千年的吴淞江水以及水面上形成的捉摸不定的风,成了这个球场最宝贵的一样财富。
风是财富,说的是林克斯。
颖奕安亭的设计师是小罗伯特·琼斯(Robert Trent Jones Jr.),千禧年前后,小琼斯在中国的作品多达六七个,最负盛名的是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的湖景场,而许多中国高尔夫爱好者可能并不清楚的是,小琼斯和父亲老琼斯以及弟弟里斯·琼斯在美国球场设计界均大名鼎鼎,琼斯家族的作品遍布全球。
新世纪初,正是上海球场建设的蓬勃期,更是一代设计宗师最好的年纪。小罗伯特·琼斯会细致入微地与球场投资者沟通设计的思路,施工建造的建议和细节,直至呈现出一个满意的作品。
有一次,小罗伯特·琼斯征询凌临贵先生,关于排水管的选择,为了便于理解,设计师生动地举例道,就以暴雨后的排水速度为例,希望多快可以排完?凌临贵的回答是30分钟。“其实我父亲当时也没多想,他就站在打球者的角度想,随口说了个30分钟。后来他才知道,正常标准是45分钟至1小时即可。”凌匡冶笑父亲“不懂”,但他清楚,这些价格昂贵却标准颇高的排水体系和基础设施,让球场得以保持坚硬的球道,留住林克斯的味道,一直受用至今。
20年后的今天,凌匡冶早已不是那个对球场漠不关心的青年,他也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喜欢做梦,喜欢被梦想点燃,“植被的生长,让球场在不断变化,我希望把它恢复成最初的样子,越来越纯粹地呈现出Inland Links(内陆林克斯)的风貌。”
一座私人制俱乐部的底色
某种意义上来说,颖奕安亭的名气很小,尤其是出了上海滩,更没什么人知道。
3月中下旬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资格赛上,驰骋赛场十多年、征战过欧巡的职业球手陈顾新说,比赛之前,他甚至都没听说过这座球场。
那两天,上海倒春寒,湖南小伙子头戴黑色毛线帽抵御安亭的寒风,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成功拿到公开赛入场券。
“风很大,球道上那些起伏,如果弄得(场地)再硬一点的话,就会像丹麦、捷克、爱尔兰那种,必须打到正确的地方,否则球就会(弹跳)冲到长草里面去了。”资格赛后,陈顾新仔细回味着这个陌生的“新球场”。
纯私人制俱乐部的文化与属性,使颖奕安亭几乎不接待外来访客,俱乐部也多了一重神秘感。国外很多私人制俱乐部是会员股东制的,国内则是投资人拥有和运营。投资人的底色,基本映照出俱乐部的文化底色。
说俱乐部管理,如今的凌匡冶有发言权,但在十年前,他还没这个底气。
那些年,凌匡冶的工作履历遍布国内外的多个城市和行业,既做过餐饮行业,也做过汽车行业,既创业过,也在百年欧洲名企的全球采购部历练过。2012年再次回到上海,他被安放在球场旁边的颖奕皇冠假日酒店,父亲给他的职位只是销售,直到两年后,他被调回球场做总经理。也许你会说,这是一条被铺就好的顺畅之路,但事实远非如此。
2016年年底,凌匡冶和父亲在泰国私人制俱乐部阿约提亚林克斯(Ayodhya Links)参加一场高尔夫活动。席间,父亲带着儿子走到一位美国朋友面前,留给对方一句话:“你应该认识一下Ozzie(凌匡冶),我的儿子。”凌匡冶的嘴角刚刚露出职业性的笑容时,父亲的下句话却是:“He knows nothing about golf.”他没听错,父亲说的是:“对于高尔夫,他什么也不懂”。这令33岁的年轻管理者颜面扫地,但很快,他发现,一切都值得。
后来他才知道,父亲介绍的这位朋友,是国际高尔夫球界的资深人士。相识后的三年里,凌匡冶如同有了一位导师,他追随这位美国长者频繁游走于北美、欧洲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高尔夫球场和行业盛会,有幸结识了顶级巡回赛的同仁,这时的他,才慢慢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高尔夫。
至今回想起来,凌匡冶都有一份小小的得意:“我都不知道我父亲知不知道那个朋友这么厉害,因为我花了3年时间去吸收了别人20年都吸收不来的东西。”
熟悉凌匡冶的人知道,他嘴巴犀利,很少说冠冕堂皇的话,总是对看不惯的事情不吐不快,但他晓之以理,热爱高尔夫可不只是打到单差点,而是用知识充盈自己,几年时间就跻身国际顶级评选的评委之列,那可是个非常专业的活儿。换了一个视角,凌匡冶又开始重新审视颖奕安亭,从会所,到球场,从会员文化到草坪管理,他的观点和想法越来越多。量变产生质变,颖奕安亭不仅荣膺世界白金俱乐部(Platinum Clubs® of the World Golf & Country Club)之列,更在2024-2025的最新排名中,高居全球第60位,中国地区仅有山钦湾与颖奕安亭上榜,而位于榜单前三位的,正是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Augusta National Golf Club)、巴尔特斯罗高尔夫俱乐部(Baltusrol Golf Club)、奥克芒乡村俱乐部(Oakmont Country Club)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全球顶级私人制俱乐部。
因为爱琢磨,这个少当家开始喜欢拉着好朋友滔滔不绝: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俱乐部?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球场?
2023年,举世瞩目的美国公开赛在洛杉矶乡村俱乐部(Los Angeles Country Club,简称LACC)举行,令全球高尔夫界为之震惊。美国《高尔夫文摘》杂志(Golf Digest)甚至撰文称,一座神秘的私人制球场——时隔70年——终于向外界敞开大门。美国记者认为,LACC经历了一种形式上的“蜕变”——如今的会员群体不再像常春藤盟校的教授那般一本正经,也不再背负过去那种带有歧视色彩的历史包袱。他们开始明白,一块精致的宝石偶尔也应当拿出来展示,而不是永远藏在铁门之后。
这和凌匡冶这几年的感受高度契合,因为时代在变化,会员结构也在年轻化,“纯私人制俱乐部,也可以为高尔夫行业做很多事,其核心是Grow the game,他们比普通公众球场更有能力。”凌匡冶说。
颖奕安亭依然静静地伫立在吴淞江边,但他终于要敞开大门了,在20年后的这个春天。
两代人的大赛情怀
凌匡冶想办一场大赛。
被问及心目中的国家公开赛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给出一个长答案:“一定是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赛事,全国打得最厉害的人都会来参加,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拿冠军。此外,所有人都有资格、都可以来看比赛。”
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凭借想象,而是因为他去过美国公开赛的现场。“那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活动。”被问道:不担心中国高尔夫球赛的观众素质不高?“当然不,观赛礼仪是个教育的过程,就像电梯里不该大声讲电话一样,是需要逐步培育的,但我们首先应该多提供机会给大众。”
2023年底,一个会员打来一通电话:“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想回上海,你想办吗?”凌匡冶脱口而出:“不。”这是他作为管理者的第一直觉。
举办一场这样大型的赛事,俱乐部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还需要封场两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会影响到会员打球,值得吗?凌匡冶找到俱乐部顾问——一位长者,反复商讨,此外还征求会员的意见。会员的理解和支持,也大大出乎凌匡冶的意料。最终,他们确定,接下这场国家级公开赛。
打动凌匡冶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沃尔沃的30年坚持。他深深明白,30年,于一个品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巨变,但沃尔沃对中国公开赛的支持,竟然从未动摇。这和颖奕安亭在过去20 年里,默默坚持自己的理念,坚信自己对高尔夫的理解,何其相似。
其实,举办大型职业锦标赛,也不止是凌匡冶的个人梦想,俱乐部创立之初,就已经按照真正的锦标赛级球场来打造了,只是没想到,一等20年,刚好20年。
香港人苏肇堃,沃尔沃中国公开赛锦标赛总监。在18年的赛事统筹生涯里,他见过太多球场,但依然对颖奕安亭赞不绝口。“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林克斯风格球场,总体布局非常好。”他说,“1号发球台和10号发球台之间拥有一个典型的锦标赛练习场,这将使得球员的练习、比赛动线非常合理、方便。”苏肇堃拿出俱乐部整体的项目布局图,他说,“你看,酒店、会所、球场,整个布局都非常流畅,筹备大型活动,尤其是办锦标赛,可以很容易地规划出动线。”

(图/李一川)
凌匡冶现在知道,早在21年前那个尘土飞扬的工地,爱做梦的父亲,就已经把锦标赛的基因注入到球场里。
一场可能是棕色的国家公开赛
棕色还是绿色?这是当今高尔夫世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意指球场对草坪色彩的经营理念。美国高尔夫协会(USGA)甚至更加大胆地提出,棕色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但是显然,这种倡议还不能被普遍接受,尤其在中国。
尽管是棕色的坚定支持者,凌匡冶依然在整个公开赛备战周期为这个棕色而殚精竭虑。
所谓棕色,是指让球场里的草,随着秋季的到来自然枯黄,并在越冬之后自然返青,减少人工干预的因素,承受秋、冬以及早春的自然色彩。但以美国精致球场为潮流先导的大多数花园球场,在几十年内都采取冬季交播的方式,播种翠绿的冷季型草在冬日成长,以使得球场四季常青,这在中国华东地区极为普遍。而颖奕安亭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施行交播,目前依然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几座不交播球场之一。
按理来说,4月中旬的上海,温度和湿度足以令草坪返青变绿,达到最合乎自然状态的春天色彩,但今年的返青进程明显慢了许多。在其他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的同时,凌匡冶密切观察着草坪的变化。
3月19日,资格赛,除了果岭之外,颖奕安亭一片金黄,球员们仿佛来到高尔夫的故乡苏格兰,在清冷的大风中完赛。那个周末,距离比赛还有3周,天气预报提到三天后的温度为15-33度,再下一天则是12-16度,气温几乎是在陡升和骤降中徘徊。

举办资格赛时的球场,除了果岭外都是棕色的
(图/沃尔沃中国公开赛)
4月2日,距离比赛还有两周,草坪部每两三天就要给欧巡拍照片,将草坪的状况实时更新过去,凌匡冶给球场的整体评分只有78分。
4月11日,比赛前一周的星期五,所有进场物料都已搭建完毕,球场已封场5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凌匡冶给球场的整体评分到了85分,极端天气依然在肆虐,气温忽高忽低,整个中国北方都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大风。凌匡冶希望过完这个周末,球场就能达到自己心目中的90分。
4月14日,比赛周的星期一,天刚亮,凌匡冶就到了球场。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果岭已恢复到标准比赛状态的99%,但球道还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标准。“82分。”凌匡冶给笔者发来信息,他很重视各种各样的数据,欧巡希望半长草留到50毫米高,但过去几天的低温,显然在考验着他们,还需观望。
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凌匡冶的一丝焦灼。过了七分钟,他的下一条微信来了:“刚刚跟欧巡的赛事总监聊过,他觉得场地恢复得比他想象中好,他认为这周球员们会享受这场赛事。”原来,是他的标准太高。
快问快答
备战沃尔沃中国公开赛
为了这场大赛,上海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还做了哪些细节上的准备?俱乐部执行董事凌匡冶在赛前向《高尔夫漫谈》一一解密。

上海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执行董事凌匡冶
(图/球会提供)
球场做的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什么?
将6号洞的五杆洞改成四杆洞,标准杆成为71杆。
这是临时调整还是永久性调整?
本是为比赛所做,但可能会变成永久性调整。
会员们能接受这个变化吗?
这正是我们要向会员和社会各界传递的,高尔夫球场不一定要72杆标准杆,许多顶级球场一样是70杆或71杆。
如果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你还想做哪些改变?
多清理一些树木,植被的过于繁茂是当下球场的通病,它会影响风的流动,以及草坪的养护。
欧巡赛对场地的最大要求是什么?
The biggest defense that you have is that you get the green firm .他们希望我们把果岭硬度做足。
你想过接其他比赛吗?
想过,我还专门跑去香港考察LIV赛,但是各种机缘巧合,最终还是选择沃尔沃中国公开赛,这是国家级公开赛,适逢中国高尔夫的40年,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的30年,以及我们俱乐部的20年,意义不同凡响。
接一项这样的大赛,你想向外界证明什么?
证明我们颖奕安亭有能力和机会,把它做好。或者说,证明中国高尔夫在提升,中国是有人懂高尔夫的。
作为一家纯私人制俱乐部,颖奕安亭的会员们支持办这样一项大赛吗?
我问过许多会员,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会员对高尔夫的理解很深,大家的视野和认知也让我很自豪。
你觉得颖奕安亭的俱乐部文化是什么?
不要打扰别人的快乐。这背后是指礼仪、规则等很多方面,总之要尊重彼此,尊重别人的快乐。
比赛还有几天就开始了,此刻你对球场满意了吗?
如果你问我准备好可以打了吗?我会说,Yes!如果你问我球场Perfect(完美)吗?我会说,not yet(还不)。但我们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所以剩下的,就是去享受这场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