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
查尔斯·休·艾利森(Charles Hugh Alison)
历史和荣誉
1932年,开业;2018年,艾伯特和麦肯兹(Ebert&Mackenzie)改造。
GOLF Magazine 2023世界百佳榜单第31名。
访客政策
私人球场,需要安排订场概况和特点
被高尔夫界公认的日本第一名门,也堪称日本花园里的温柔版松树谷(Pine Valley)。
英国球场设计师C.H. Alison在日本影响极大。他设计了东京高尔夫俱乐部、川奈富士球场,参与重新设计、修建鸣尾,日本顶级名门或多或少都与Alison有关。
C.H.Alison、Harry Colt和 Alister Mackenzie曾经是合伙人,他们将伦敦附近内陆林克斯风格带到澳洲、日本和美国,Alison和Colt更参与了举世名场松树谷的修建,因此,抛开日式园林景观,广野本身与Pine Valley确有相似之处,当然,难度明显低于松树谷,算是温柔版。
球场附近区域,有不少山地球场,而这里的地势只是温和的起伏。球道比较开阔,开球具备多种策略选择。沙坑是重要障碍,面积大而且深,球道沙坑具备策略性位置,果岭边沙坑更是重要保障,果岭起伏不小,而且和周围短草区连为一体,构成逻辑关系,错失果岭到不佳位置,救球相当困难。果岭及周围,以及当天的旗位,组成一个综合体,反推到球道上有对应的有利的进攻角度,再回推到发球台,影响到开球策略选择。古典球场的设计思路,在这里得以展现。
2018年,Mackenzie&Ebert对球场进行改造,恢复了很多沙地,重建了沙坑和果岭,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对比。
小贴士
日本顶级私人俱乐部的规矩非常多,着装和礼仪有多项规定,务必提前了解,严格遵守。违反了会被警告,影响会员,甚至影响今后其他中国人订场打球。如果 Pine Valley 是高尔夫界的魔王关卡,那广野就是那个披着优雅外衣的Boss级副本。表面一派英伦风范、和风植栽,实际藏着一连串令人灵魂出窍的沙坑与果岭考验。不同的是,Pine Valley 用的是「震撼教育」,而广野更像是微笑着慢慢把你心态拆掉的名门老师。 📸 照片1:球会正门与会所一进门,古典英式建筑映入眼帘。那一整排石砌拱廊和白墙黑木的结构,彷佛在说:「欢迎光临,但请记得穿西装外套,不然你连练习果岭都别想上。」这份仪式感,不怒自威,秒让我从周末轻松球手切换到「参加皇家比洞赛」模式。 📸 照片2:一进球场,迎面而來的是日式园林与小桥流水,这种细致程度,与 Pine Valley 的自然野性形成强烈对比——那边是「放马过来」,广野则是「请坐、请喝茶,然后你会慢慢发现自己打不过这果岭」。 📸 照片3:发球台与沙坑群这个画面让我瞬间想到 Pine Valley 的第10洞,只是广野没那么直白吓人,而是用日式婉转美学把沙坑铺成了一幅「不要太相信自己距离控制」的风景画。沙坑边缘像是被武士刀削过一样锐利,球落下去的那一秒,我脑中只浮现一句:「Good luck, madam.」 广野的距离对女性球手相对友好。从ladies TEE开球,大多可以放心使用球道木与长铁打出好角度。虽然Pine Valley 常让我感觉自己在硬碰硬的距离战里输得毫无还手,广野则是更像智力测验——你以为打上果岭了,其实才刚进入主考官的视线范围。 果岭速度不输美国经典名场,起伏却更加含蓄——不是山丘,是涟漪。第13洞和第16洞的果岭让我边推边怀疑人生,沙坑守得像城堡,推线像解数独,错一步就从Birdie变Double。 但也正因如此,广野带给女性球手的不只是体力上的体贴,而是策略与球感上的真正挑战。这里不会让你靠一杆击穿全场,而是得像下围棋一样,一手一手去读地势、预判风势,然后——再祈祷你的球不会滚进设计师藏好的沙坑里。 ⸻ Pine Valley 像是体能训练营,广野则是一场文化修行。两者都让人敬畏,但只有广野,会让你在打出 +7 的洞后,还愿意站在球道上说:「好美,我明年还想再来一次。」
Traveling Kim
到访时间:
2025年4月高尔夫流浪者
到访时间:
2023年11月